发表论文

王瑞明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发文揭示二语词汇习得中的积极效价偏向:汉语情感词的证据

2022316日,王瑞明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SSCI5IF 2.625)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Positive Valence Bias in L2 Vocabulary Acquisi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Emotion Idioms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2.783604)。该研究以二语情感成语学习中的积极效价偏向为着眼点,系统探讨了在情感成语学习过程中积极效价偏向出现的阶段以及通达效价的语义对积极偏向的影响。博士研究生王梦醒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李利教授与王瑞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积极效价偏向是指人们在交流中对积极信息的反应比消极信息更快。这种积极偏向不仅出现在一语加工中,在二语加工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但当前积极偏向的研究主要使用研究对象比较熟悉的情绪词作为实验材料。根据Jiang2000)二语词汇的习得模型,词汇习得一般分为3个阶段。那么,积极效价偏向出现在情绪词习得的哪个阶段,目前相关研究关注的较少。此外,在情绪词的加工中,语义能够通达效价,但语义信息是否对积极效价偏向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多。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在词汇习得过程中积极效价偏向可能出现的阶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基于上述问题,招募汉语为二语的留学生为被试,在正式实验之前需要被试学习他们不熟悉的汉语情感成语。在学习完后,被试需要完成实验一的效价判断任务。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学习的情感成语加工中,积极效价偏向是存在的。基于Jiang2000)提出的二语词汇习得模型,本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效价偏向在模型的第二阶段已经被习得。实验二通过语义相关性判断任务探究语义信息对积极效价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情感成语的语义信息能够通达效价且在语义相关的条件下积极效价偏向能够被发现。

研究结果揭示了积极效价偏向在汉语二语者的情感成语加工中也是稳定存在的,同时也进一步发现这种积极偏向在情感成语熟练应用之前已经被习得,以及语义信息会影响积极效价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