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Cortex:梅磊磊教授团队揭示腹侧视觉通路中再认记忆的类别特异性和类别一般性神经编码

2023年4月29日,梅磊磊教授团队在《Cortex》(SCI/SSCI,5年IF 4.3)期刊在线发表题为:Category-specific and category-general neural codes of recognition memory in the ventral visual pathway(https://doi.org/10.1016/j.cortex.2023.04.004)的文章,揭示了腹侧视觉通路中再认记忆存在类别特异性和类别一般性神经编码。该论文第一作者是2020级硕士生顾啦啦,通讯作者为梅磊磊教授,本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

7.1.png

再认记忆MWPA分类正确率

腹侧视觉通路对视觉物体识别至关重要。高级视觉皮层中的大脑区域,如梭状回面孔区(FFA)和海马体旁场景区(PPA),被认为负责加工特定类别物体。相比之下,低水平的视觉皮层则参与对多种物体的感知。腹侧视觉通路除了在视觉物体识别中具有类别特异性和类别一般性的作用外,在再认记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发现高级视觉皮层(如FFA和PPA)对特定类别的物体记忆敏感,而低级视觉皮层则参与多种视觉物体的再认记忆。然而,低水平和高水平的视觉区域是否分别在视觉物体的再认记忆中发挥类别一般性和类别特异性作用仍有待进一步阐述。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研究采用相继记忆范式和多变量模式分析(multivariate pattern analysis, MVPA)探讨了腹侧视觉通路中再认记忆的类别特异性和类别一般性神经编码。

研究结果发现:(1)记住的面孔比遗忘的面孔在右侧FFA引起更强的激活,而记住的场景比遗忘的场景在双侧PPA引起更强的激活;(2)在面孔MVPA中,右侧FFA的分类准确率显著高于概率水平,而在场景MVPA中,双侧PPA的分类准确率显著高于概率水平;(3)在跨类别MVPA中,双侧枕外侧皮层的分类准确率显著高于概率水平。该结果表明,高级视觉皮层(FFA和PPA)分别表现出对面孔和场景再认记忆的类别特异性神经模式。相反,外侧枕叶区域则表现出再认记忆的类别一般性加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