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至29日,“‘科玄论战’与百年人生观建设高端论坛”在穗举行。
本次研讨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共同发起并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惠州学院等高校及广东省社科院等科研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活动。
开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吉方教授指出,“‘科玄论战’与百年人生观建设高端论坛”的举办合于时切于事,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远因是百年前发生的“科玄论战”,学术着眼点却是当下社会人生观建设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这次的研讨活动必定有益于我们廓清历史、照亮现实、指引未来。
据悉,本次论坛共分五个环节:传承与再造、爱与美、鬼神与科学、图绘诗心、重铸君子人格。何为科学?何为玄学?两者的边界及其关系在人工智能出现了飞跃式发展的当下如何认识?与会专家们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们一起回顾了百年前的“科玄论战”,梳理了百年来中国社会各界人士有关人生观的讨论,讨论了21世纪人工智能飞跃式发展的背景下人生观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其解决途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袁国兴指出,“扁平思维”限制了人生观问题的讨论向纵深领域拓展,社会政治观念、科学精神、哲学思想、宗教意识等都对人生观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圆形思维”为现代、新型人生观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从新媒介的角度讨论了现代爱情观的建构。她认为“爱情”是被现代话语建构起来的,它深受现代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现代情爱观念的到来对中国社会的转型至关重要。自《新青年》始,恋爱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恋爱渐渐地成为了“新”的话语,长久地支配了公共空间。一对一的恋爱关系、爱与欲的和谐统一,慢慢为世人接受并成为共识,成为现代中国人生观建设的重要基点。
暨南大学张丽军指出,1920年代发生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又称“人生观论战”,其本质是源于晚清以来中西文明、文化的冲突引发的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文化向何处去、中国人向何处去的问题,即在中西国家战争与文化冲突下中西文化如何认知、中国文化如何自我定位,中国人如何实现民族自救和自我个体价值实现的问题。“科玄论战”直接发生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而带来的强烈的民族国家危机、屈辱、焦虑以及救亡意识。新时代科学与人生应进行全方面的融合,建立科学的现代意义的人生观,以人文促进和引领科技发展,建构具有中国美学意义的和谐人生。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均认为,“科玄论战”迄今已有百年,但它给我们留下很多有益的思考。就文学而言,有没有可能达成科玄融合?我觉得是有可能的。20世纪50-70年代文艺,即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的。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史观呈现世界的真实,讲述特定的故事,但同时也通过“新人”为青年一代提供意义。尽管随着时代问题的转变,我们时代又转向了新的故事与意义,但其中科学与人生观的融合,仍能为我们思考20世纪文学与历史实践之间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借鉴。
西北师范大学徐兆寿教授认为,过去我们总是强调我们获得了西方世界几百年来的智慧与财富,这固然体现了我们中国文化中包容和合的一面,同时也在这样的惯性学习思维中失去了很多,比如我们的传统伦理与精神。今天,我们急迫地需要重新去思考君子的形象,重新挖掘并树立乾天坤地的君子精神,将君子人格作为各个阶层的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人格。
吴敏、白杨、韩冰、王烨、刘卫国、凌逾、曹清华、谢晓霞、张静、赵普光、付祥喜、卢瑜、李永中等与会专家学者们就上述问题都发表了非常精彩的见解。最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咸立强教授在会议总结致辞中指出,本次学术研讨活动有三个特别有意思特别有价值的地方:第一,这是学术界第一次从思想史角度讨论“科玄论战”与文学的关系问题。第二,这是第一次文史哲打通融合从整体上看待“科玄论战”及其相关问题。第三,与会专家普遍地认为科学与玄学的相关认知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天地观,新天新地召唤新人,与会专家学者们期许的“新人”就是有君子人格的人。重塑君子观念,重铸君子人格,使君子“生生”不息,这应该成为新世纪新时代人生观建设的核心要义。
原文链接:http://wxy.scnu.edu.cn/xinwenzhongxin/2024/1009/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