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固有功能连接与外侧前额叶递质(r-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关联及其与内化心理病理的关系
Intrins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ssociated with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Glutamate/Glutamine in the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Internalizing Psychopathology in Adolescents
Kai Wang (王凯)1,2,3 • Harry R. Smolker3,5 • Mark S. Brown6 • Hannah R. Snyder7 • Yu Cheng (成煜)1,2 • Benjamin L. Hankin8 • Marie T. Banich3,4
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儿童青少年阅读与发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广州 510631,中国
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广州510631,中国
3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校区认知科学研究所,科罗拉多州 80309‑0344,美国
4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校区心理与神经科学系,科罗拉多州 80309‑0345,美国
5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校区行为遗传研究所,科罗拉多州 80303,美国
6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放射系,科罗拉多州 80045,美国
7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系,马萨诸塞州 02453,美国
8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心理学系,伊利诺伊州 61820,美国
第一作者:Kai Wang(王凯)
通讯作者:M. T. Banich、Kai Wang(王凯)
已知人脑的主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浓度存在个体差异。有理论指出,青少年时期外侧前额叶兴奋和抑制性的发育,对于个体高级认知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假设,在宏观尺度上,在青少年这一关键发展期,个体背外侧和腹外侧前额叶主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谷氨酸/谷氨酰胺,r-氨基丁酸[GABA])浓度,与个体的功能连接模式相关联,并且这部分功能连接指标具有心理病理学意义。
神经递质浓度通过磁共振光学成像(MRS)测得,而功能连接由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测得。除了两种神经递质的浓度指标以外,神经递质的分析指标还包括了两者的比值,以及两者的均值。被试为121名美国丹佛地区的平均年龄17.2岁的青少年。功能连接分析兼顾了基于种子点(以背外侧和腹外侧前额叶为种子点)的分析和网络分析(按照Yeo et al., 2011定义17个功能网络;指标包括网络空间构成,以及网络间时间序列关系)。
研究人员对结果进行了严格的多重比较矫正,即分别在体素级别和团簇级别进行FWE矫正,并把两种矫正均显著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图1)。结果发现,(功能链接)与递质浓度相关联的脑区/网络,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1. 这些区域与前额脑区存在着(白质)结构连接,并且该结构连接在青少年期间发展迅速(如上纵束、弓形束,和扣带回神经束等);2. 这些区域位于功能网络的边缘。而且,这些功能连接中的一些,可以预测个体的内化心理病理学指标(图2;包括一般内化症状因子分数,正情绪缺失和焦虑唤醒)。
这些结果提示,青少年时期,外侧前额叶的主要神经递质的发展变化,通过此时快速发展的白质连接,可能在多个方面促进了大尺度功能网络的成型。这种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的脑功能意义,其影响延伸至心理健康方面。这些发现有助于在宏观尺度上理解大脑的功能组织的神经化学机制,这些机制在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心理病理学的关系。
图1外侧前额叶神经递质浓度与功能链接的关联。黄色区域的结果为功能连接与递质指标成正比。青色区域为功能连接与递质指标成反比。大脑的背景着色为Yeo et al., 2011定义17个功能网络。彩色方框标识的结果与心理病理学指标相关联。LPA=正情绪缺失。AA=焦虑唤醒。CI=一般内化症状因子。1. 基于种子点的功能链接与递质浓度的关联。第一列为递质指标。第二列为种子点。第三列为体素级的多重比较矫正的结果。第四列为团簇级多重比较矫正的结果。2. 递质浓度与功能网络(Yeo et al., 2011定义)空间构成的关联。第二列为所涉及的网络。3. 递质浓度与网络间(时间序列)关系的关联。
图2与外侧前额叶递质相关联的功能连接可预测心理病理学指标。这些功能链接在(图1)中以彩色方框标识。心理病理学指标分别为,A 一般内化症状因子;B 正向情绪缺失;C 焦虑唤醒
关键词:功能连接;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磁共振光学成像;静息态fMRI;精神病理学
文章链接:https://url.scnu.edu.cn/record/view/index.html?key=9f78ab7712d52f46371bd050dde443e9